电子引线框架带的生产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07点击:2826
电子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异型铜带的生产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引线框架其实就是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引线框架的作用在于“和外部导线进行连接”。而引线框架的原材料类型有很多,包括了“KFC、C194、C7025、FeNi42、TAMAC-15、PMC-90”等。引线框架材料是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封装材料之一。
电子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异型铜带具有“高传导性、适应的加工性、电度钎焊性、耐应力腐蚀开裂性、必要的强度与树脂封装的密着性”等优势,因此非常的受欢迎。但是国内的电子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异型铜带的成本率不高,而且成本高,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方法,那么电子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异型铜带的生产方法就这样被发明了。
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异型铜带的传统生产工艺:扁锭在正压微氧化气氛下加热,将加热好的扁锭在热轧机上轧制几个道次,在线冷却后进行矫平,上下表面铣削并卷成带卷。经铣削后的带坯在冷轧机上反复冷轧,并伴随着退火作用以消除冷作硬化效应。为改善制品表面,用矿物油作润滑冷却介质;
各种硬状态的带材均需经过脱脂处理,方能供用户使用,脱脂处理主要是“脱脂—刷洗—烘干”作业,使带材表面不残留轧制油迹;厚度小于0.6mm的薄带采用连续拉弯进行矫平,使纵向弯曲和横向弯曲均能得到消除,经成品剪切后的带卷包装入库。如果产品是异型带,还要经过“成型—电镀”的工序后才能包装入库。
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异型铜带的生产现状:引线框架用铜带目前国内尚不能批量生产,即使小量试制的产品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用户要求,与国外同行相比,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
1、在国内90%以上的铜带厂采用小锭生产,几何损失大,成品率低,而且带材的长度也不能满足用户连续高速冲制的要求。国外一般采用长尺带卷,加工成品率高,而且容易实现高速稳定轧制,产品质量好,效率高,头尾精度下降的比率很小。
2、国内绝大多数工厂均采用小铸锭热轧到4.6mm以后,不进行带坯铣面。而国外无论大小厂均采用热轧后带坯铣面的工艺,其优点是不仅能消除铸锭较深的皮下缺陷,而且还能消除热轧带来的表面缺陷,还省去了铸锭铣面和热轧后部分产品的酸洗工序。
3、内现有的轧制、剪切设备的精度极差,没有先进的控制手段,宽度和厚度偏差与国外差别较大。
4、少数工厂虽然轧机的精度很好,但由于设备不配套,缺少如连续拉弯矫平、脱脂及精密剪切、包装等设备,所以仍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合格产品。
电子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异型铜带的生产方法有哪些优势?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带宽长度及规格变换随意。
电子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异型铜带的生产方法:其流程如下铜合金坯料→熔炼→铸锭→加热→水封挤压→成型→孔型轧制→光亮退火→剪切。
电子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异型铜带的生产方法注意事项:
1、所述的铜合金坯料,按重量百分比计选用:Fe:0.05~0.15%;P:0.015~0.04%;Cu:余量;
2、所述的加热即达到坯料的挤出温度;
3、所述的挤压温度为:850~900℃;
4、所述的光亮退火温度为:450~550℃;
5、所述的孔型轧制后进行光亮退火,这个过程反复四次;
6、所述的孔型轧制选用“T”型结构的轧辊,轧制出“T”型结构的铜合金异型铜带;
7、所述的孔型轧制选用“U”型结构的轧辊,轧制出“U”型结构的铜合金异型铜带。
电子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异型铜带的生产方法具体案例:取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Fe:0.05%;P:0.015%;Cu:余量的铜合金坯料,将其按照传统熔炼及铸锭工艺处理后,在温度为850℃的条件下加热,达到挤压温度,使之软化;
为防止其氧化将软化后的原料直接挤入水中进行水封,将成型后的铜合金材料输送到“T”型结构的轧辊2中,进行孔型轧制,轧制出“T”型结构的铜合金异型铜带雏形件1,将得到的铜合金异型铜带雏形件1在温度为450℃条件下光亮退火,再重复孔型轧制及光亮退火工序三次,得到铜合金异型铜带,按照要求进行剪切处理,得到所需规格的电子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异型铜带,继而包装入库。
文章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