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氧化膜形成机理、结构、及何故上色不均
发布时间:2022-10-13点击:2686
铝及其合金的阳极氧化所用的电解液一般为中等溶解能力的酸性溶液,铅作为阴极,仅起导电作用,铝及其合金进行阳极氧化时,在阳极发生下列反应:
阳极氧化膜的生成与溶解同时进行,阳极氧化初期,膜的生成速度大于溶解速度,膜的厚度不断增加;随着厚度的增加,其电阻也增大,结果使膜的生长速度减慢,一直到与膜溶解速度相等时,膜的厚度才为一定值。
***段A:无孔层形成。铝氧化加工化学氧化氧化膜较薄,厚度约为0.5~4微米,且多孔,质软,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作为有机涂层的底层,但其耐磨性和抗蚀性能均不如阳极氧化膜。曲线ab段,通电刚开始的几秒到几十秒时间内,电压由零急剧增至***大值,该值称为临界电压。表明此时在阳极表面形成了连续的、无孔的薄膜层。此膜的出现阻碍了膜层的继续加厚。无孔层的厚度与形成电压成正比,与氧化膜在电解液中的溶解速度成反比。
第二段B:多孔层形成。抛光氧化加工和纯铝抛光氧化虽然看起来相似,但本质上两者是不同的,因为在亮度方面,后者要比前者高得多。此外,原材料的组成也不同。至于抛光和氧化,抛光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产品表面的光滑度和手感。曲线bc段,电压达到***大值以后,开始有所下降,其下降幅度为***大值的10%~15%。表明无孔膜开始被电解液溶解,出现多孔层。
第三段C:多孔层增厚。曲线cd段,经过约20s的氧化电压开始进入平稳而缓慢的上升阶段。表明无孔层在不断地被溶解形成多孔层的同时,新的无孔层又在生长,也就是说多孔层在不断增厚,在每一个膜胞的底部进行着膜的生成和溶解的过程。当膜的生成速度和溶解速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即使阳极氧化时间再延长,氧化膜的厚度也不会再增加,此时应停止阳极氧化过程。
阳极氧化膜由两层组成,多孔的厚的外层是在具有介电性质的致密的内层上上成长起来的,后者称为阻挡层。喷砂氧化后要立即染色,若工件氧化后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膜层空隙会缩小,还有可能被其它因素而污染,导致染色困难。若是不能即使染色的应把待染色的产品放在干净的水中。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膜层的纵横面几乎全都呈现与金属表面垂直的管状孔,它们贯穿膜外层直至阳极氧化膜与金属界面的阻挡层。以各孔隙为主轴周围是致密的阳极氧化铝构成一个蜂窝六棱体,称为晶胞,整个膜层是又无数个这样的晶胞组成。
阻挡层是又无水的阳极氧化铝所组成,薄而致密,具有高的硬度和阻止电流通过的作用。阻挡层厚约0.03-0.05μm,为总膜后的0.5%-2.0%。阳极氧化膜多孔的外层主要是又非晶型的阳极氧化铝及小量的水合氧化铝所组成,此外还含有电解液的阳离子。
当电解液为硫酸时,膜层中硫酸盐含量在正常情况下为13%-17%。阳极氧化膜的大部分优良特性都是由多孔外层的厚度及孔隙率所觉决定的,它们都与阳极氧化条件密切相关。
铝合金卷的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它不仅起到了美观的效果,而且还能保护铝合金卷免收外界的侵害。但是有些时候氧化膜会出现颜色不均匀的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
1、工作面积过大,操作过大的摆动在插槽中,与边缘和中心的触摸的溶液,更新交换有很大的区别,然后在氧化膜生成的颜色不一致。氧化工件回转起伏小,可以安静的处置,但是当溶液温度过低容易出现地图状花斑,显得不自然。
2、铝合金卷加工包覆层被破坏的部分被切断时,外穿着优质铝合金,内层是杂铝,由于区别电脑水冷铝排质量较大,因此氧化后会产生白癜风状斑点。
3、工艺操作问题:工件碱性蚀刻处置是不完整的,原来的部分的氧化膜,污垢不能整除;碱性蚀刻光后立即进行处置,表面上仍碱性;在转移过程中的工件接触异物。
文章来源:长江有色网